假如中国没有盗版软件 全文完(10月29日更新第三次)(此故事纯属虚构)

不同视角、不同观点、深度探讨,禁止人品和道德攻击
hzjc
帖子: 13
注册时间: 2008-10-25 14:21

假如中国没有盗版软件 全文完(10月29日更新第三次)(此故事纯属虚构)

#1

帖子 hzjc » 2008-10-27 3:33

/* 再次声明:此故事纯属虚构,就是为了娱乐自己写的,后续会有中和下,过两天再写*/
/* 发现自己编故事的热情还挺高,继续贴中。因为属于文字游戏,所以就直接编辑主贴了。另外篇幅可能比我想得要长些,所以可能出现“下之上,下之下”之类标题了 :em04 */
/* 贴出下之上,还有下之下,这个故事就算讲完了,讲完后根据时间和心情决定是不是写个后记。*/
/* 全文完*/

假如中国没有盗版软件 上

转折点出现在1994年的夏天。
1994年7月,在多家国内外软硬件厂商经过了1年多的强力推动下,全国人大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修正案》。三个月后,国务院对1991年12月颁布的《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作出了重大修正。在这个国家里,这个速度让人吃惊。然而更让人吃惊的是此次修正的内容对侵犯软件知识产权行为的审查和处罚力度大到不可思议的程度,甚至远超过发达国家对同类行为的处罚。在一些小圈子里,对此次修正也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这个法律太超前了。当然,大多数人都认为该法律缺乏可执行性。毕竟在一个长达20多年已经没有“版权”这个概念、目前几乎所有的计算机上都安装着盗版软件的国家里,你应该或者能去处罚谁呢?
尽管该法律在颁布的当年几乎没有引起广泛的注意,也没有什么人因为触犯该法律而受到处罚,但在10几年后,一些学者认为该法律的颁布或许是20年来对中国社会影响最大的几部法律之一,其所带来的社会影响或许还要持续20年。而此时互联网已经非常发达,很多人都已经通过网络读过自由软件精神领袖Stallman的《阅读的权利》一文并深受影响,在一个言论尺度日渐放宽的环境下,很多人质疑这部10几年前的法律最终会带来知识传播的高额代价,导致知识无法普及,最终阻碍社会的发展。无论如何,围绕着这部法律的争议或许会永远持续下去吧。
真正的冲击出现在第二年的年底。1995年8月,微软公司发布其Windows95操作系统以及可以运行在该系统下的办公软件office 95,和该操作系统旧版本相比,新系统更为易用且具有多种现代操作系统的特征,虽然技术界对该操作系统评价并不高,但对于最终用户、特别是新计算机用户来说这种进步已经足够让人满意了。在中国,和过去一样,几个月后这些软件的盗版光盘已经成为每个计算机硬件零售商的必备品,同时各种面向一般计算机用户的出版物也用大量的篇幅介绍这些软件的使用方法和技巧。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目前中国每台IBM PC兼容机上还在运行的各个版本的DOS、Windows3.1和Windows3.11 Workgroup都会被更新为windows95。对于一些高端用户——特别是那些对局域网服务有需求的用户,微软公司同年发布的Windows NT 3.51也是很不错的选择,尽管也是盗版,但Who Care?
1995年年底,微软中国有限公司成立之后不久所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同时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几个经济较发达的城市展开的诉讼。经过2个月的调查取证,微软公司同时向包括20几所高校和科研机构以及高达上百家的企业提出了侵权诉讼。按照新的法律,微软毫无悬念的赢得了胜利,这些机构或者停止了使用微软的软件,或者在付出相应的价格后得以继续使用这些软件,然而毫无例外,所有使用盗版软件的组织都支付了高额的罚款。微软并没有就此止步,在赢得诉讼胜利当天就表示,该公司将继续使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在中国的权益。多年以后,当微软公司在北美、欧洲的多个国家都面临着垄断诉讼,唯有在中国这个增长速度最快的新兴计算机软件市场上需要依靠价格战来维持市场份额的时候,有很多IT评论家都指出,从好的方面来说,多年前微软的强硬对待盗版行为的举动一方面让自己维持了在中国市场上的足够的市场份额而且免于了垄断诉讼,另一方面,微软公司也错失了最容易成为市场垄断者的良机。
有样学样,微软的成功让很多国内外厂商突然发现一种新的武器,自己完全不必再继续苦于所开发的软件被广泛应用却没有合理的回报,于是大家纷纷挥舞起法律大棒。1996-1997年后来被称为“中国计算机的裸奔时代”。不仅仅是微软的操作系统、包括大量的应用软件都从计算机上被删除了,这里面即包含着家庭用户的多媒体播放软件,也包含着企业和科研机构经常使用的专业开发工具,据说一家专门代理此类诉讼的律师事务所将其所承办所有案子的软件名称、版本号和公司联系方式打印成长达1,000页的文档,提供给每个员工使用。颇具讽刺意味的是,这家公司所使用的打印机来自于旧货市场,旧货商用几台已经无法修复的打印机零件组装了这台设备,所以打印机的程序是一个非法拷贝,制造打印机的公司发现了这一事实,于是将该公司告上法庭。最终,该事务所以支付一台新打印机价格的方式实现了庭外和解。
当时,对于所有的软件公司来说是一个黄金时代,每个月都能看到销售额的明显增长,也激发了无数年轻人的梦想,大家准备投身于软件开发和销售作为自己终身的事业。每家软件公司——无论是大型公司还是只有10几个人的小公司,都苦于没有足够的人手支持快速增长的业务。当时,已经发展得很不错的几家软件公司在大学毕业生招聘会上都说“你们今年计算机系毕业生有多少?有多少我们要多少”。
无论正面有多光明,背后总会有阴暗面。在软件公司业务蒸蒸日上的时候,大多数人突然间发现自己没什么软件可以用了。当时的大学生来到学校机房,如果学校有小型机终端的还好,小型机上的软件包虽然落后,但比较齐全,还是可以学到一些程序设计的知识。但那些新兴学校因为过去没什么积累,只是采购了一些PC作为教学科研使用的计算机,就面临着很尴尬的境地。这类情况下,学生们会面对着一套只装有DOS(虽然也收费,但因为已经属于淘汰产品,所以价格不高,大多数学校还能买得起)的兼容机,连中文都使用不了。即使遇到了一台安装了正版CCDOS的计算机,上面却未必有最流行的文字处理工具WPS。师兄师姐们用过的最流行的DOS开发工具Turbo C、Turbo Pascal、MS Basic等,因为价格太贵,绝大多数机器上都不会安装。这就催生了一个产业,一些有先见之明的商人投资购买了一些计算机和配套的软件,并把它们出租给大学生或者公司使用,不少人借此掘到了自己的第一桶金。
大学的问题还相对容易解决一些。当时教育已经开始产业化,为了增加自己的就业机会,学生们和他们的父母为了增加自己未来的机会愿意投资于计算机技能方面,所以怨言虽多,但还没到千夫所指的地步。但对于研究机构和一些需要使用软件的企业来说问题更大一些,软件方面的投资会占据他们预算的绝大部分。中国的软件业并不发达,国产软件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根本满足不了需求,而来自国外的软件定价通常都是和该国的国内价格处于同一水平线上,对于一个发展中国家来说,这种价格很多时候都是天文数字。很多工程师都突然间发现,自己只能放弃已经习惯于使用的诸如Matlab之类的软件包,重新拿起计算器和草稿纸。
受到冲击最大的大概就是计算机配件制造商和配件零售商了。过去这是个好买卖,小配件商为客户攒一台单机利润率甚至可以达到100%以上,对于上游的配件制造商来说,它们可以很舒服的从中分到一杯羹。但现在,没有操作系统、没有应用软件,普通客户会掉头而去,毕竟没有软件的硬件就是塑料、硅片、玻璃和钢铁拼在一起的废物。而在当时还没有互联网,获得软件的唯一渠道就是光磁载体,过去客户是从配件商那里拿到这些磁盘或者光盘。现在,这种事没多少人敢做了。品牌机的厂商——特别是大厂商——日子好过一些,因为出货量比较大,可以用较低的价格批量购买一批软件,然后在自己生产的计算机上预装。不过这也只限于微软公司的操作系统和一些诸如杀毒、多媒体播放的小软件,重量级的办公软件、开发工具等等,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几家软件厂商都不提供预装。一些提供DOS中文环境的软件商倒是在预装市场上获得了不错的回报。
虚假的繁荣总有结束的时候。1998年年初,所有的软件公司突然间发现,它们的业务好像停滞不前了,销售额不再上升,甚至还有下降。好在前两年的繁荣给公司带来了大量的现金储备,所以大家还不着急。但到了年中的时候情况没有什么改观,于是各家公司的市场部都开始调查问题的原因,敏感的商业咨询也介入其中。尽管调查的对象和方法各异,但结论却是大同小异:中国的软件市场已经饱和了。一家商业咨询机构在四年后以事后诸葛亮的姿态回顾了这段历史,其结论的要点包括:当时软件缺乏竞争,导致定价太高;在当时定价下中国对软件购买力在1996-1997年已经达到极限;如果没有质上变化的销售方式和价格,简单的降价无法刺激市场继续增长。这个结论用直白一点的话说就是,买得起的已经买了,买不起的在短时间内绝对买不起。这个结论和当时软件公司市场部的分析相差无几。一些专业软件公司推出了软件出租业务,但效果不明显,毕竟出租软件只能比卖掉软件价格低,但技术支持的成本却只会上升不会下降。而在当时,互联网在中国刚刚起步,用户面对着慢如蜗牛的网速,后来曾经流行过一段时间的以软件为核心的服务在当时只是一个梦想而不是一个现实。

假如中国没有盗版软件 中

建筑史的研究者们曾经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一些所谓“带有鲜明时代特征的经典建筑”其实并不是那个时代的建筑,而是比其所代表的时代要晚些。比如人们参观中世纪建筑代表-罗马风格的大教堂时,都会认为这些庄严华美的建筑一定是在中世纪教会权力处于顶峰时期建成的。而建筑史却指出,这些建筑都建成于教会势力已经变得衰弱很多的年代——比如文艺复兴时期。而且,和人们猜测的不同,并不是因为施工周期太长导致的这种现象,而是一开始准备建造的时候,教会势力就已经开始变弱了。有学者因此戏言说,美轮美奂的建筑是一个王朝的华丽墓碑。
我们并不清楚以上现象是不是一个普遍规律,但至少对于中国的软件产业来说,这还是有一定的符合性的。1998年,信息产业部成立了。如果把产业比喻成建筑的基地,在大政府背景下的中国,作为主管着信息产业的政府机构可以看过是土壤上的大教堂。软件产业是该部门几个核心支柱产业之一,而且因为技术原因,对其他支柱也有着不可估量的重大影响。1998年也正是中国的软件产业由辉煌的定点开始走向下坡路的时间。
1998年6月,微软公司推出了Windows98,并在第一时间发行了中文版本。但销售成绩却让人大跌眼镜,到年底的时候,半年只卖出不到10,000套零售拷贝。政府采购几乎颗粒无收,大大小小的政府机构几乎异口同声的说“我们今年没有这笔预算”。预装市场也不乐观,因为价格和兼容性两方面原因,大多数整机厂商都愿意继续预装旧版本的Windows95,这对于已经成为世界第一的软件开发商来说,如此差的销售额对于微软中国公司的市场部门来说就是一场滑铁卢,由此导致了微软中国公司的市场总监换将,公司对待盗版软件使用的态度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这个过去对待盗版软件最为强硬的公司,稍稍放松一些对盗版软件监察和惩处的力度。这种态度让司法机构感到有些困扰,前面两年的司法过程中,很多聪明的中国人已经发现了一种依靠举报盗版获得奖金的谋生方式(在相关的司法解释和配套法规中都包含了举报有奖的条款,这种奖金的覆盖范围不仅仅是举报盗版者,还包括举报盗版的使用者)。而当司法机构接受侵权举报,并请微软公司给予确认的时候,如果是一般的盗版使用者,微软公司只是轻描淡写的发出一封官样文章的律师函,要求对方停止使用,不再象过去那样追查到底。在私下里,微软公司对司法机构和举报者的解释是,中国人口太多了,使用微软软件的人也太多了,作为一家公司,在采取任何行动时都要考虑成本问题,所以微软公司近几年的重点会转移到盗版者而不是使用者上,从源头上堵住侵犯软件知识产权的行为。
微软的解释有一定的道理,但不是唯一的原因,更重要的原因是世界正在悄悄的发生变化。1995年,微软公司已经注意到了互联网发展趋势,但因为几个失误,使得自己在北美和欧洲市场上,作为传统应用软件供应商的微软面临着如AOL之类互联网接入服务提供商和Netscape新兴互联网软件供应商的挑战。前者虽然从传统意义上不是微软的竞争者,但它们的用户对它们依赖性更强,你总不能不通过ISP就接入互联网吧,而因为硬件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原因,新的竞争者不太容易替代这些老牌的服务提供商。为了抢先占领市场,微软公司在1998年发售Windows98时,将IE浏览器和操作系统绑定,这一招将Netscape打得一蹶不振,当然也给自己惹上了垄断官司,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微软公司在中国对盗版态度的改变还有更为重要的原因,就是微软公司在中国面临着多家厂商的竞争。过去在盗版充斥的时代,这些竞争对手对微软完全构成不了威胁,但现在,情况不一样了。在人均收入不高的中国,很多计算机用户(包括家庭用户和企业用户)在预算有限的情况下都不会采购品牌机。它们通常的做法是到计算机零配件市场上寻找提供配件的零售商,由他们提供各种所需的配件——CPU、主板、内存、硬盘,或者自己(动手能力比较强的家庭用户),或者由配件零售商再组装到一起成为一台可以使用的计算机。在软件几乎不需要付钱的时候,这样做会让计算机的价格更低。新法律的实施使得这种做法不再具有价格优势。用户们纷纷转向可以提供一些预装软件的品牌机。但正如上面所言,品牌机厂商提供的预装软件通常满足不了人们的大多数需求,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人们只能寻找其他解决办法。1998年,当时在社会上具有很大影响力的一份报纸《南方周末》曾经有一期的头版标题是“我为什么要花10倍的价钱买一台VCD?”就是这种尴尬情况的真实写照。这给很多曾经差不多算是完全失败的硬件厂商制造了机会。
计算机业的龙头老大IBM在中国市场上还是按照自己的惯例,提供包括OS2操作系统在内的PC。其他还有传统的个人计算机厂商Apple。SUN公司在自己的硬件架构上也是提供了必须的操作系统。类似的还有价格高昂的DEC等几家专业计算设备提供商。过去这种做法让他们在中国市场上一败涂地。毕竟软件也需要成本投入的,所以他们的硬件设备价格都远高于其他PC厂商。但现在,很多精明人的都发现,虽然购买这类计算机硬件投入较高,但对于使用者来说,如果算上软件的成本总成本反而会降低一些。于是很多计算机用户、特别是新计算机用户都改弦易辙,购买这些包含着一定数量应用软件的计算机。虽然也有很多问题,也同样面临着软件缺乏,但毕竟有得用了。对于企业用户来说,他们发现Netware公司提供的局域网硬件和无盘工作站是一个很好的选择,虽然易用性上很差,但毕竟相对来说价格便宜一些,可以继续使用计算机工作了。
那些已经购买了组装PC机、暂时无力更新硬件的用户也有了其他选择——COSIX、FreeBSD和Linux。
90年代初期,中软总公司曾经开发过一套Unix Like系统COSIX。该公司分别在1993年和1995年推出了1.1版本和2.0版本。特别是2.0版本,默认是支持中文的。其目标是占据国防软件市场,但因为市场策略的失误,这个战略没有成功。“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中软公司在军方市场上的失败,迫使该公司将该操作系统投入民用市场,而2.0版本投入的时机刚好是打击盗版力度最大的时候,该公司借此东风获得了不少市场份额,并得到了一定的资金开发出一些配套的应用软件。COSIX的缺点是价格也比较贵、而且应用软件严重缺乏,所以从始至终都只在一些机构用户里面使用,对家庭用户来说,这个系统最大的特征也许就是提供了一个自己熟悉的DOS仿真器吧。
另外两种FreeBSD和Linux则情况完全不同。
1994年底,FreeBSD开发组终于摆脱了和AT&T的官司,发布了没有知识产权争议的FreeBSD2.0,但因为当时中国和外界的信息交流渠道远不如后来发达,所以直到1997年年初,在国内的科研机构的小圈子里FreeBSD2.0.5才被广泛使用。这个系统拥有着其他系统难以比拟的特征,最早完全支持TCP/IP协议栈、支持GUI(XFREE86)。尽管当时的窗口管理器过于原始,很多人面对着X11启动后空白的桌面和显示为一个大叉子的鼠标光标不知所措,但毕竟,有色彩和图形了,而这一点是COSIX最被人诟病的地方。FreeBSD完全而且稳定的支持TCP/IP协议栈则恰好满足了Telnet时代的中国用户。相比于DOS的信息孤岛上无法交流、Netware的偏安一隅自得其乐,BBS给了很多天南地北的人群探索和交流一块乐土。而且和Windows比较,FreeBSD的网络连接更为稳定可靠,这对于BBS时代需要支付高额电话费才能连上网络的人来说,至少FreeBSD能够让他们更为安心一些。因此作为当时网络的最大用户群体——学生,很多人对FreeBSD偏爱有加,这种感情一直延续到很多年以后。
Linux的情况和FreeBSD相似。虽然当时其表现尚不如FreeBSD,但其比FreeBSD优秀之处在于能够兼容更多的硬件。所以也产生了大量的拥趸。很多年后,FreeBSD和Linux的拥趸们出于感情的争论是开源社区永恒的主题。
在当时,无论是FreeBSD还是Linux都没能成为象90年代初DOS一样流行的操作系统。这里面有很多原因,其中之一是Unix Like系统对计算机操作有比较高的要求。另一个原因是随着计算机产业的发展,更多类型的硬件在不断产生,而硬件生产商都是国外的厂商,他们通常根据本国Windows非常普及的情况只开发windows之下的驱动程序,此外,FreeBSD和Linux的开源方式也让他们感到不安。最后一个原因是虽然大多数专业软件都有Unix版本,但Unix Like下的一些日常使用的应用软件仍严重匮乏。所以在98-99年的中国,Unix Like系统通常只用在大学、科研机构和部分有经验的计算机用户中使用。当时整个社会的计算机中的软件——从操作系统到应用软件——仍然是百花齐放,有人把这类比成几年前中国电信网络的“七国八制”,但和硬件绑定、通常只有大厂商才能开发的通信网络不同,软件产业可以说成是“七十国八十制”甚至更多。
这种情况到了20世纪的最后一年发生了一些变化。

假如中国没有盗版软件 下之上
在中国,Unix Like无法得到快速普及还有一个原因。除了COSIX之外,其他系统的中文化都做得比较槽糕。可以想象一下,当你拿到一个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却发现它们不支持你所使用的语言,也就意味着你无法使用计算机编辑一份可以被大多数人看懂的文件、你也无法查看别人用中文写成的文档。而因为社会原因——在大陆、港台和海外不同环境下会使用不同的简体或者繁体中文,再加上从Usenet时代的起为了解决网络传输汉字的一些临时性解决方案(如HZ编码),这些因素使得中文化问题更加复杂和难以解决。一些标准化组织也在努力的提供不同的解决方案,虽然这些方案本身是好的,但对于真正的中国计算机用户,这些解决方案从某种程度上又恶化了问题的存在。这种影响直至今日仍未完全消除。
1999年出现的变化是Linux的异军突起。Linux,这个被Unix发明人称为重复其本人在1979年设计的Unix Like系统,突然获得了诸多大型计算机厂商的青睐。这一年,诸多硬件、应用软件厂商都明确表态增加对Linux系统的支持力度。当年3月,诸如Intel、IBM等厂商都表示将对当时最为流行的Linux发行版本Redhat公司进行战略投资,而据一些商业调查机构统计,当时全球Linux装机量已经超过1,000万套。也许这些巨头们的眼光太超前了,它们可能看到在将来基于互联网的软件会成为应用软件的主流,虽然Linux还很简陋,但它的社区发展速度惊人,或许这种对网络支持良好的Unix Like系统在不久的将来会成为一种重要的软件平台,如果能够搭上这班车,也许能得到丰厚的回报。
一些精明的中国商人也注意到了这种趋势,开始关注这个在中国过去毫无声息的操作系统。当时正是大洋彼岸的互联网泡沫的高峰期,这种高烧的温度也影响了中国的商人,每个人都毫不怀疑未来是网络的世界,而这个未来就在眼前,如果不能把握住机会,或许将是终身的遗憾。这种现象让人不由得感慨于全球同此凉热。
借助互联网泡沫所产生的热钱还有追捧Linux的热度,一些公司开始进行Linux 中文化工作。这种工作并不需要挑战不可能的极限任务,却也并不容易。 困难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前面所说的中文编码问题,另一方面和技术无关,完全是资本市场渴求立刻回报所带来的巨大压力。这段时间很多Linux公司成立又立刻消失,而无数讽刺这些公司的笑话则长久的流传下来,在经历过那个时代的技术黑客中间成为资格的见证。这一时期也是BSD各个版本的成熟时期,除了最为广泛应用的FreeBSD,其他的OpenBSD等分支也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作为有一定使用者的FreeBSD,也有1家叫做蓝点的中国公司进行汉化工作,不过因为兼容性等方面的问题,在推出1个版本后就悄无声息了。
在20世纪的最后一年,2000年8月,一家在中国软件市场上销售额排名第四的应用软件开发商宣布,它们将把该公司所有产品都移植到Linux上,其中包括其核心产品--一种广受欢迎的字处理软件。因为已经听了太多的笑话,所以大家也把这家公司的新闻发布会当成是这些笑话的一个新版本。果不其然,这个Linux版的字处理软件成为了一种伊甸园似的传说。在以后的几年里,当Linux用户抱怨自己在用的Office软件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总会有人说:“啊,那个公司的字处理软件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说这些话的人中,有些是期待,更多的则是调侃。类似的还有大量的诸如财务软件、CAD软件的应用软件开发商。雷声很大,但看不到雨点。
成立之后就因行业滑坡而在软件产业上无所作为的信息产业部感到Linux热可能是个机会,在该部门的推动下,中央政府连续下达了几个支持Linux/FreeBSD等开源软件的文件,该部门也在自己的管辖范围内制定诸多实施细则并努力推动。据该部门某个副司长回忆,那几年他每周几乎都要参加3次以上和开源软件相关的各类研讨会,在会议上作为信息产业部的代表作出支持性的发言。但这些努力常常变成了人们调侃的“以会议执行决议,以文件落实文件”。不过大家对此并不感到愤怒,毕竟所有人都面临着软件买不起、用不起的处境,至少,大家还是在努力。
虽然有着大量的泡沫和由此带来的笑话,当我们回头仔细观察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时可以发现,虽然剩下的东西不多,但Unix Like系统在中国却开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些系统不再是大学和科研机构里面的玩具,而是能够在廉价的PC机上做事了。虽然,能做的依然不多。
美国的911事件给信息产业带来的冲击很大,尽管在此之前网络热就开始退潮了,但911是个标志性的时间点。在此之前,网络概念仍然会引起投资者的格外关注,而在此之后,概念已经无法再迷惑任何人了。随着投资者投资方向的转移,很多人发现网络经济仍然没有改变世界。泡沫破裂,被泡沫遮盖住的现实出现。“鼠标+水泥”的梦想很好,但现实是,小小的鼠标无法在凸凹不平、灰色的混凝土墙面上流畅游走。
美国网络热的退潮很快反映到中国,那些主营开源软件的公司发现自己越来越难以获得资金,而开源软件的运行模式不是一种很容易就产生现金流的模式。此类公司大都在悄悄的缩减自己的业务范围,节衣缩食期望挺过这个严冬,有些没有挺过去,就此消失在中国IT发展史的浪花中。
好,让我们暂时离开对历史的陈述,用Snapshoot(“快照”)概览一下世纪之交那两三年的中国软件市场,看看不同的人在使用那些软件,他们又是怎样在使用。
对于财大气粗的恐龙级——如电信、能源、金融、保险、军工等——企业或者组织来说,强力打击盗版对它们的骨干业务来说几乎没有什么影响,这些企业的信息流运行在一些老牌、专有的软硬件平台上,这些平台大都是一些恐龙级的IT厂商如IBM、NCR、Oracle为他们定制开发的。它们所受的影响不外乎一些支持性流程,这些流程和一些中小型公司的IT信息流程相似(我们将在下面给予简单的概述),对这些恐龙级的企业或者组织来说,这些流程本来就无关紧要。锦上添花的固然好,没有这朵花也无妨。反正中国人工成本低廉,或许信息化的成本更高也说不准。
政府机构的情况比较复杂一些。因为各地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相对发达的地区和相对落后地区的信息化水平有着天壤之别。在一些发达的地区如北京、上海、深圳等地方,网络基础设施已经齐备,政府IT部门也有较多的预算去完成办公自动化和电子政务的一些基本工作。在这些地方,通常使用的软件取决于各家厂商竞标的努力,所以我们往往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一个部门的计算机上运行以Windows NT Server为核心的Windows网络,隔壁的部门使用的以FreeBSD为核心的Linux/Cosix等Unix Like系统的网络,对门却是以一台HP Unix服务器作为信息流的支持工具(政府的核心部门和基础IT设施使用的软硬件平台和大企业类似,但相对规模较小)。
经济不发达地区的政府是另一种景象,因为基础设施和预算限制,很多地方的计算机尚未能联入网络,再加上需求有限和地方政府官员的保守态度,很多地方的计算机和其上运行的软件已经有几年没有更新过了,不过这也无妨,即使在发达地区,政府也没有将所有业务都电子化的习惯。2002年,一家从事电子政务业务的北京公司为了拓展业务,派出了一个包括副总经理在内的销售、研发、技术支持的小团队去某个省份参观考察该省各级政府的信息化情况。历时两周的参观考察结束后回到北京,参与该团队的技术部工程师回来上班,同事问他实际情况如何。该工程师笑着说:“我进了时光隧道”。接下来解释说,出北京后先到该省的省会,发现基础设施比北京落后了2-3年,再往下到一个地区的中心城市,发现比北京落后了4-5年,最后到了该地区下的一个人口约100万的小城市,发现那里的政府只有两台购买于96年的486兼容计算机,其上运行的是98年购买的UCDOS和WPS,只有打字员在使用它们。该工程师总结说,这一趟出差重温了中国计算机产业的发展史。
对于预算不那么充足中小型企业来说,它们的IT预算大多数都用在了财务管理软件上,因为国家法规的要求,这类软件只能从几家软件厂商购买,这些软件大都运行在微软的操作系统上,无疑这会给企业带来额外的隐形成本。小型企业购买的此类软件通常会耗掉它们1-2年的软件采购预算,所以这些企业无力于业务流的电子化,不过幸好小企业对此类需求没那么紧迫,眼前还能应付就好。那些规模较大、IT部门通常每年可以获得稳定数额预算的企业会用一部分预算来更新支持业务流程的一些基础设施,比如在将企业的计算机连接成局域网后建立共享的打印服务器,使用一些当时效果还很可疑的开源项目管理工具来实现日常管理的电子化。当然,那些因为业务需求而购买专业ERP、SCM等业务流管理软件的企业不在此例。
大学和科研机构是另一种景象。此时,Unix Like系统已经被广泛的采用,虽然缺乏如电子表格、工作组群件等杀手级应用,字处理软件也不尽人意,但其他方面如网络工具、程序设计工具等都有长足的进步,而且网络泡沫留下来最为明显的遗产是大体解决了使用中文的问题,可以满足教学的基本需求了。科研方面情况略微复杂一些,一些专业工具如图形处理、CAD、数值计算方面的软件良莠不齐,即有经过充分考验、有着良好口碑的商业软件,也有未经实战检验、效果可疑的开源工具。大学和科研机构通常采用一种务实的态度,在能够获得免费软件时不会购买商业的软件包。毕竟,价格太贵了。这种运作方式至少能够教给学生们一些基本功。但也有抱怨说,学校里面所学的东西和外面实际在用的东西不一样。教育机构通常的解释是,磨刀不误砍柴工。但也有人讽刺说,我在学校里只学会了磨刀(编程),却不知道怎么砍柴。这在非计算机类的理工科专业——如力学、电子、机械、化工、材料——等专业里是一个比较普遍的抱怨。无论如何,这种景象就算不是很乐观,但至少不太悲观。
很多家庭计算机用户在经历过眩目的互联网时代后突然发现自己无法跟上时代的潮流,对于使用一些传统的软件——比如文字处理、多媒体播放、单机游戏——自己的老计算机还能满足要求,但自己如果想跟上时代,连入到互联网,却面临着两难的境地。作为可以联网、易用的Windows计算机软件价格太贵,大多数家庭都没有办法象国外的家庭用户一样全面升级。而Unix Like系统虽然便宜,但缺少一些自己常用的应用软件,没法看VCD、没法游戏。而且,Unix太难学了,很多人也曾经尝试过安装一个Linux来用,可是一个中文问题就让他们信心全无,回到了DOS/windows95上。在这一波中,有些人就此学会了Unix Like系统的日常操作,使得自己的计算机操作技巧能够满足日常需求。另一些人饱受挫折,就此放弃。

假如中国没有盗版软件 下之下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中国软件市场上依旧混乱不堪。软件行业的温度时高时低,没人能说清楚软件行业的现状,更谈不到对未来的规划。无论是政府还是软件商都因为本土软件市场的疲软而另作考虑,每一个商业机会,无论是大是小,都被看成了奄奄一息的软件业的救命稻草。先是电信增值服务、然后又是外包,在美国互联网经济略有复苏的时候,很多已经偃旗息鼓的互联网公司又以很高的姿态表示要再出发。每一个概念兴起中都会有成功的幸运儿,但大多数企业都会发现自己总是错过了潮头。中国软件业就在这种混乱中无目地的前行。
中国政府也有一些举措,比如在2000年颁布了《软件企业认定标准及管理办法》和《软件产品管理办法》。2002年国务院办公厅又颁布了赫赫有名的47号文件《振兴软件产业行动纲要》。2005年《软件政府采购实施办法》颁布前广泛征求社会意见。但这些举措除了激起一点点涟漪之外就如同石沉大海,以悄无声息告终。那几年最惹社会关注的软件事件是和要求微软公司开放源代码的相关新闻。最终,2003年微软公司向中国政府承诺,可以由后者指定的备案单位以“可控”的方式查看微软Windows源代码和相关的技术信息。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只是给人一点心理安慰,或许能够查看源代码可以提高一些国家信息安全的程度吧。谁知道呢?然而这件事的失败者不仅仅是中国政府,微软公司的让步并没有得到他们想要的商业机会,因为中国软件市场就那么大,在中国最有支付能力的软件购买者恰恰不是微软公司传统上的客户。在中国,这些最有购买力的软件使用者在决定其采购对象时有很多选择,而微软所提供的并不一定能满足他们的需要。无论如何,中国的软件用户仍然按照他们自己的情况在采购软件,而软件市场也按照它内在的规律在缓慢扩大。
这几年也是Internet在中国快速普及的时代。在2002左右,中国的电信运营商们已经基本完成了骨干网建设工作,而接入技术——ADSL、Cable局域网等技术也成熟了,现在万事俱备,是开始收获的时候了。直至今日,中国一些家庭中的个人计算机都还是购买当初运营商促销接入服务时捆绑的低价设备。这个时期变化最大或许是家庭计算机用户。开源软件在国外不再是小众玩具,已经成了气候,这些成本低廉的软件包基本上能够满足中国家庭用户对接入Internet的需求——收发电子邮件、浏览网页、网络聊天。一些主营开源软件的公司再次找到了机会,虽然没能实现互联网泡沫时代“满汉全席”的梦想,不过有一碗粥喝总要胜过没的吃。这其中出现了几家(既有中国本土的、也有外国的)因提供家庭计算机All-In-One软件包而成功,虽然大多数公司的投资者没有实现黄金梦,但这个结果要比血本无归好得多。
混乱仍在继续。我们的日历牌终于翻到了现在——2008年,这一年中国遭遇了罕见的自然灾害——年初的大雪、年中的四川地震,也举办了筹备已久的大Party-奥运会,年底时又遇到世界范围内的金融危机。在这个混乱的年份,有人乐观,认为中国已经迈出了伟大复兴的第一步,有人悲观,认为金融危机会带来中国经济的崩溃。这是情绪上的混乱是中国软件业情况的放大版本。
2007年,国家统计局将软件业作为独立统计项进行计算。2008年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软件产业的总产值已经接近了10,000亿人民币。虽然有人戏言中国统计局的统计数字是世界三大不解之谜之一,但一般人都不会怀疑中国的软件业确实有了很大的进步。毕竟,大家可以看到很多大学毕业生赖以谋生的工作是写软件,很多人的工作和生活已经离不开计算机了。尽管缺乏可直接比较的数字,但大多数经济学者认为这个数字和十几年前软件业的黄金时代比大约增长了20-25倍。虽然其中很多数字来自于类似20多年前中国南方“三来一补”模式下的依靠低人力成本竞争的软件外包企业,但也有不少数字来自于直接为中国的企业和家庭计算机用户提供软件包的软件公司的切实工作。拜开源软件的技术进步所赐,一些中国软件商终于犹犹豫豫的跟着国际软件巨头们开始将自己的软件迁移到开源的平台上。忘记说了,那个传说中字处理软件终于在2006年底成为现实,可惜生不逢时,那个时候以Open Office为代表的开源软件已经占有了很大一部分字处理软件市场份额,因此该软件虽然品质精良,但并没有引起任何轰动。
在针对企业的软件包市场上,几年前的春秋演义已经变成了战国争霸。大体上,在传统上的高端软件市场上,仍然是巨无霸级别的、可以同时提供软硬件一揽子解决方案的欧美厂商的一统天下。微软已经比较成功的渗透入了这个市场。几家国内的公司—以曙光、联想等传统服务器硬件厂商和用友、金蝶等老牌财务软件供应商为代表,也正试图撬开一角,从这块味道最美的蛋糕上分去一块。利润最丰厚的市场竞争也最激烈,在这块市场上是IBM、HP、SAP等10几家公司在进行行者刺刀见红、不死不休的战斗。公司名单会因项目所属行业略有不同,但变化不大。
专业软件市场如CAD、图形处理的情况仍旧是通常由一两家垄断性公司在获取丰厚的利润。前几年开源软件最热的时候也有很多开发者想过开发类似的软件替代这些商业软件包。这些充满热情的黑客们想重演GCC编译器演化的历史--看似一盘散沙的开发者群体战胜了经过严格组织的团队。但最终发现,没有雄厚资金和领域专家支持,单纯依靠程序天才和热情是无法成功的,至少,对于非计算机领域的专业软件就是如此。
经过了几年的洗礼,针对中等规模以下企业的信息处理软件市场争夺则是以微软、基于开源软件的软件提供商(既有本土的、也有国外的)、传统的商业软件包提供商(也是既有国外厂商、也有国内厂商)演出的一场合纵连横的精彩游戏。微软公司的产品在企业信息流整合和处理上——电子邮件、任务管理、企业数据库、无纸化办公——仍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那就是能够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但它产品价格在国外也被诟病,更何况对于经济仍然不发达的中国呢。基于开源软件的软件提供商胜在价格低廉,而且随着大量经过Unix Like系统教育的大学生们走上工作岗位,对于系统的使用和维护问题也不大了。但这些公司的提供的产品功能只能说差强人意,而且经常出现一家公司无法提供完整解决方案的情况,这让负责IT费用分配的经理们有时会对后续的技术支持感到担忧。传统商业软件包供应商虽然无法提供完整解决方案,某些价格甚至远高于微软(更不用说开源软件),但因其长期从事于领域内软件的开发,其所提供的软件功能和易用性上都会好于其他两类产品,此外,他们的软件包通常可以同时运行在微软和开源软件平台上,而这种灵活性给了经理们更多的选择。对于中等企业来说,当他们在决定软件采购预算的分配时往往是一个混杂性质的方案,一部分采用微软公司的产品、一部分采用开源、还有一部分用传统的专业商用软件包。作出选择往往完全依赖于IT经理的经验,所以经常会有失败者。这时就会有各家产品的拥趸从自己的喜好出发说出“为什么不全选择微软/开源/商业软件包呢?”的话。尽管经常出现失败,但企业通常不会惩罚自己的IT经理,毕竟作出选择太难了,事后诸葛亮容易当,而事前作出精准预测则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
小企业也有其选择,那就是IT外包。拜前两年电信运营商大规模网络基础建设所赐,现在小企业接入网络不再是个难题。而有先知先觉的商人们则是提供软件出租或者干脆提供完整的信息流外包服务。从最简单的员工管理、到复杂一点的进销存管理、直至一些初级的ERP/CRM等,现在都可以用Web方式实现了。这个模式最早是欧美国家提出来的,但在它们自己的环境下却没能获得成功。但在中国,小企业为了降低运营成本,都倾向于将自己的IT外包出去,这样他们只需要租用一条接入线路、购买几台组装计算机,一台装上Unix Like系统做服务器(Unix Like系统在这方面的口碑要远超过Windows系统),其他几台安上浏览器,就可以让业务流程运转起来了。这种做法养活了很多开发此类软件的公司和运营此类服务的公司。电信运营商也在此方面获利甚丰。
没有人能够统计中国家庭计算机的拥有量,不过从接入互联网的计算机或许能够得到一些线索。2008年年初,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了《第2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该报告显示,中国网民约有2.1亿,其中家庭用户联入互联网的计算机数量约有7,800万台。而据一个接入商的抽样统计数据显示,接入该接入商端口的家庭计算机上运行的操作系统Windows约为25%,Mac约为15%,其他为各种Unix Like系统。如果把Mac也算作是Unix Like系统的话,那么Unix Like系统大约占了75%。景象一片欣欣向荣,10年前,很多普通家庭的计算机只能当作昂贵的VCD播放器使用,现在情况好多了,但方便易用的软件对中国普通家庭来说仍然昂贵。所以很多家庭的计算机变成了只用来上网的终端,但这也不错,毕竟现在通过网络能够做到更多的事情,虽然仍旧还不够多。对于很多并不想花费时间去学习计算机操作技巧的家庭用户来说,十年前的声音仍然不时产生回音“我为什么要花十倍的价钱买一台DVD或者网聊机”?
(虚构部分全文完)

——————————————————————————————

后记 回到现实世界
作为一个既没有老到可以向人炫耀自己的从业经历,也没有年轻到把自己所知道的当成真理的IT从业者。最初写这个故事想说的是“我不知道”,在没有考虑到政府、国外软件商、国内软件商、一般家庭用户、企业用户之间的多重博弈关系时,盗版问题其实是没法讨论的。
正如小径分叉的花园,历史有无数种可能性,而我们偏偏走进了这一条。但有一点我可以确信,单纯的说“盗版好”“盗版不好”“因为MS是外国公司,我们就可以盗版”“盗外国公司产品也是偷,盗版是个双刃剑,会伤害民族软件”“起来反对微软的霸权”等等无助于澄清问题,反而极有可能落入羊群大声念诵“四条腿好,两条腿坏”的世界里,这种简单的世界或许会让人感到安全,却不是真实的。我不知道这个故事是不是达到了我想表达的东西。
上次由 hzjc 在 2008-10-29 16:38,总共编辑 4 次。
头像
squis
帖子: 147
注册时间: 2008-02-02 11:01

Re: 假如中国没有盗版软件 上(此故事纯属虚构)

#2

帖子 squis » 2008-10-27 3:56

:em02
我也来接力
版权改良法
公元20XX年,中国公布了新的版权改良法,这套法律在以前的版权法律条文上最明显的是多了以下这几条:

1. 在中国的任何企业所使用盗版软件、图像、图书以及其他媒介所进行的工作成果一律剥夺其版权人所有权,收归国有,并处以其所得利益双倍的处罚。

2. 如果在执法期间被对方嫌疑人或嫌疑法人出现对抗迹象,准许使用武力;如果对方伤害执法人员身体,被伤害执法者及其所在团队被允许使用武器。

3.如果在中国家庭中使用盗版,一经发现,可做出对盗版使用人做出对所使用盗版软件价值的双倍处罚。

与此同时,中国政府终于出头开始下定决心打击盗版,中国将国家版权局和城管合并成立了一个新型组织——国家版权纠察执行委员会,该会的唯一遵旨就是打击盗版,剥夺盗版者的一切版权权利,并对使用盗版的公司、企业、厂矿所得到的利益进行收缴,如果对方予以反抗,也被准许使用武力,从这个时候开始,每一个人都知道以前直接下载盗版软件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以上法律由国家版权纠察执行委员会授权中国河南南阳网络警察(A片罚款千元,大家还记得吗? :em04 )监督执行,即日生效。
:em05
上次由 squis 在 2008-10-27 17:29,总共编辑 1 次。
头像
nsnl
帖子: 450
注册时间: 2006-11-18 18:52

Re: 假如中国没有盗版软件 上(此故事纯属虚构)

#3

帖子 nsnl » 2008-10-27 7:06

如果中国没有盗版
那么软件业的经济泡沫肯定会变得无比巨大
最后破得非常惨,从此一蹶不振。
头像
Nile
帖子: 990
注册时间: 2006-07-15 11:20
来自: 枫叶刀市

Re: 假如中国没有盗版软件 上(此故事纯属虚构)

#4

帖子 Nile » 2008-10-27 7:50

都很有才啊 :em04
Thinkpad T400
wzhicheng
帖子: 16
注册时间: 2006-12-17 11:17

Re: 假如中国没有盗版软件 上(此故事纯属虚构)

#5

帖子 wzhicheng » 2008-10-27 11:34

把范围扩大一下如何?不光软件,还包括电影、音乐、动漫。。。
《2008 没有盗版的生活》 :em09
头像
greco
帖子: 2487
注册时间: 2007-04-06 10:24
来自: ~/Shanghai

Re: 假如中国没有盗版软件 上(此故事纯属虚构)

#6

帖子 greco » 2008-10-27 11:37

假如没有windows
http://silenceisdefeat.com/~greco

代码: 全选

''.join([chr(ord(c)-2) for c in 'O{"G/ockn"ku<"itgeq0ujkBiockn0eqo'])
echo -n "Z3JlY28uc2hpQGdtYWlsLmNvbQ==" | base64 -d
头像
xiooli
帖子: 6956
注册时间: 2007-11-19 21:51
来自: 成都
联系:

Re: 假如中国没有盗版软件 上(此故事纯属虚构)

#8

帖子 xiooli » 2008-10-27 11:57

期待续集
a0147520
帖子: 147
注册时间: 2007-10-04 15:23

Re: 假如中国没有盗版软件 上(此故事纯属虚构)

#9

帖子 a0147520 » 2008-10-27 12:32

自己挖坑自己跳,再自己爬出来
头像
runpin
帖子: 647
注册时间: 2005-09-29 11:13
来自: Boston, MA

Re: 假如中国没有盗版软件 上(此故事纯属虚构)

#10

帖子 runpin » 2008-10-27 13:43

没有主角啊,这应该是穿越类文学的素材呀,可惜了。回到过去的主角有了比别人多出10多年多经历,可以未卜先知,呼风唤雨。抢回失去的萝莉,推倒钟情的熟女,顺便振兴一下中华。。。嘎嘎,想想就兽血沸腾啊!!

楼主继续 :em11
头像
ptptptptptpt
帖子: 3711
注册时间: 2006-09-19 18:16

Re: 假如中国没有盗版软件 上、中(10月27日更新第一次)(此故事纯属虚构)

#11

帖子 ptptptptptpt » 2008-10-27 23:50

楼主~~~更新~~~楼主~~~更新~~~


我要看下文~~~
头像
想入非非
帖子: 8078
注册时间: 2008-07-14 22:42
来自: Beijing
联系:

Re: 假如中国没有盗版软件 上、中(10月27日更新第一次)(此故事纯属虚构)

#12

帖子 想入非非 » 2008-10-28 0:13

这个假如不成立 :em04
Ubuntu User
hzjc
帖子: 13
注册时间: 2008-10-25 14:21

Re: 假如中国没有盗版软件 上、中、下之上(10月28日更新第二次)(此故事纯属虚构)

#13

帖子 hzjc » 2008-10-28 23:15

看来我这个故事讲得不是很有趣啊 :em06
头像
runpin
帖子: 647
注册时间: 2005-09-29 11:13
来自: Boston, MA

Re: 假如中国没有盗版软件 上、中、下之上(10月28日更新第二次)(此故事纯属虚构)

#14

帖子 runpin » 2008-10-28 23:38

楼主,主要是排版问题,太长的帖子,最好分开了发,学习天涯或者起点那种。密密麻麻都凑在一起,就像圣贤书,很少人有耐心和勇气长篇的读下去。朝三暮四的寓言故事就是说的这个,其实字数一样,但是短小的帖子读得人就多了。
头像
ptptptptptpt
帖子: 3711
注册时间: 2006-09-19 18:16

Re: 假如中国没有盗版软件 上、中、下之上(10月28日更新第二次)(此故事纯属虚构)

#15

帖子 ptptptptptpt » 2008-10-28 23:57

runpin 写了:楼主,主要是排版问题,太长的帖子,最好分开了发,学习天涯或者起点那种。密密麻麻都凑在一起,就像圣贤书,很少人有耐心和勇气长篇的读下去。朝三暮四的寓言故事就是说的这个,其实字数一样,但是短小的帖子读得人就多了。
老兄很在行哦。。。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