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当初选择Arch,是看了这段描述:
代码: 全选
KDE on Arch Linux
Arch Linux 是一份针对i686优化的社区发行版,产生于2001年初,主要负责人为Judd Vinet。其主要特点为快速,轻便,可定制性强。最新的版本为0.8beta2。
Arch的包管理系统是其最大的优点,由pacman和abs两部分组成。pacman负责跟踪、下载、安装、删除和升级软件包。这些软件包都是以tar.gz形式打包的,并提供了最基本的依赖关系检查,Abs系统是Arch的打包系统,来源于FreeBSD的ports系统。abs系统可以让你从源码编译符合自己需要的软件包。
因为强调轻便和可定制性,Arch并没有默认的桌面环境,一切由用户自己决定。所以,所有的桌面系统在Arch上都是被一视同仁的。Arch所用的KDE包都直接由KDE官方网站获取源代码打包而成,除了增加了一张壁纸外,没有进行任何的改动,可以说是原汁原味,而且,其更新速度非常的快,基本做到了和官方同步。因为Arch所使用的编译参数针对i686系统进行优化,所以,在启动、运行的速度上较其他发行版来说更快。直接从官方获取源码打包的另一个好处就是相对于Kubuntu、SuSE这些对KDE改动较大的发行版来说,Arch所使用的KDE更加的稳定,很少出现崩溃现象。对于开发人员来说,也不需要像Fedora、SuSE等安装一个devel包来获得开发所需的库文件。不过这样做的缺点就是和官方一样KDE大量的应用软件被按照类型分为几个包,每个包都比较大。往往是这种情况,每个包的许多软件中,用户只需要其中的一个到两个,而就是为了这一到两个的软件要安装整个包,有点资源浪费。目前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用户根据自己的需要修改abs的软件源码编译脚本,以此来达到拆包的目的。
对于有一定Linux基础,喜欢追新而又不愿自己打包的用户来说,Arch应该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值得一提的是,有一位karcholin同学制作了一份以KDE作为默认桌面环境的Arch Linux中文LiveCD,对中文的支持很好。作者对KDE原有的大包做了精简,只保留了一些常用软件,同时也包括了如Firefox等大家耳熟能详的软件,这份LiveCD能够很简单地安装到硬盘,免去正常安装配置硬件和中文环境的诸多烦恼,对于那些想尝试Arch linux的新手来说,这应该是适合的版本了。
代码: 全选
不过这样做的缺点就是和官方一样KDE大量的应用软件被按照类型分为几个包,每个包都比较大。往往是这种情况,每个包的许多软件中,用户只需要其中的一个到两个,而就是为了这一到两个的软件要安装整个包,有点资源浪费。目前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用户根据自己的需要修改abs的软件源码编译脚本,以此来达到拆包的目的。
现在的KDE包分的非常细致,已经不存在这个问题,建议将其删除,以免对KDE在中国的推广造成负面影响。
http://wiki.archlinux.org/index.php/KDE ... 6%96%87%29
从这个Wiki可以看到,你想要什么软件都可以,已经很细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