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citx源代码及deb安装包 - PPA源已经建立,将会停止手工更新
发表于 : 2009-03-31 13:14
fcitx Google Code项目页面:http://code.google.com/p/fcitx
说明:现在的rules文件已经可以用了,按下面的打包方法,一步就能生成deb包,实在不想编译的话,反正ppa源也已经搭建好了,虽然速度慢了点,所以事实上我的工作已经结束了,从开始到这一刻的结束,我觉得自己做了一件还算有意义的事。
更新间隔:现在使用虚拟机环境编译32位得64位包,基本上可以是同时的。
fcitx的ppa源,内含fcitx和fcitx-config,wengxt亲自搭建
deb http://ppa.launchpad.net/wengxt/fcitx-nightly/ubuntu lucid main
自己打包的过程,由wengxt亲自写就
安装依赖:
fcitx:依赖libdbus-1-dev,libtool,intltool,libcairo2-dev
fcitx-config:依赖libgtk2.0-dev,fcitx
打包:
fcitx下载源码(使用svn),进入fcitx目录
根据自己需要编辑debian/changelog(影响版本号)
执行./autogen.sh && dpkg-buildpackage -rfakeroot
完成。
fcitx-config下载源码(google code,或者git),进入源码目录
根据自己需要编辑debian/changelog(影响版本号)
执行./autogen.sh && dpkg-buildpackage -rfakeroot
完成。
编译参数:./configure --prefix=/usr --enable-tray=yes --enable-recording=yes --enable-dbus=yes
Changelog:应wengxt的要求,写上来,但是只抄最新的一次,要看整篇的,自己去svn上看。
2010-09-14: CSSlayer <wengxt@gmail.com>
* 修复一个设置输入法切换快捷键的问题(笔误……)
* 修复子菜单在左侧时的问题
* readPYMB, readPYBase, mb2org可以工作,注意用-h查看参数选项
声明:我依照最原始的svn代码编译打包,不会改动任何的文件,如码表设定文件,输入法设定文件,码表文件等,各位可以自行修改home目录下的相应文件来达到效果,如果想作系统级修改,可以重新进行打包。
设置:你可以看下面蓝色字体部分的传统设置,但是,在用了这么久的Arch之后,我建议用以下这部分的设置方式,因为,这在任何发行版都是通用的,要知道im-switch机制,并不是所有Linux发行版都有的,比如Arch,就没有。而且,im-switch机制在Ubuntu上经常引起一个fcitx僵尸进程。
第一步:导出变量,这些变量,是输入法与系统通信用的,至于放在哪里导出,随便,可以是用户级的,也可以是系统级的,我喜欢系统级的,Arch我是放在/etc/profile.d下的一个user-settings.sh文件里,而Ubuntu/Debian,我喜欢放在/etc/environment里,总之,随更,只到在系统下,这些变量是被导出正常的。我导出的变量如下:
export XIM=fcitx
export XMODIFIERS=@im=fcitx
export GTK_IM_MODULE=xim
export QT_IM_MODULE=xim
注意,如果是在/etc/environment下导出,是不需要前面的export的。
第二步:启动fcitx,很简单,至少GNOME和KDE都会读取~/.config/autostart下的.desktop文件,我用的fcitx.desktop在附件上,直接丢到autostart目录下就行了,当然,你也可以写。至于用其他的DE的,各有各的启动方法,不是写在WM的配置文件当中,就是有其他的工具来实现这个功能,这个也随便,把它启动起来就行了。
说明:现在的rules文件已经可以用了,按下面的打包方法,一步就能生成deb包,实在不想编译的话,反正ppa源也已经搭建好了,虽然速度慢了点,所以事实上我的工作已经结束了,从开始到这一刻的结束,我觉得自己做了一件还算有意义的事。
更新间隔:现在使用虚拟机环境编译32位得64位包,基本上可以是同时的。
fcitx的ppa源,内含fcitx和fcitx-config,wengxt亲自搭建
deb http://ppa.launchpad.net/wengxt/fcitx-nightly/ubuntu lucid main
自己打包的过程,由wengxt亲自写就
安装依赖:
fcitx:依赖libdbus-1-dev,libtool,intltool,libcairo2-dev
fcitx-config:依赖libgtk2.0-dev,fcitx
打包:
fcitx下载源码(使用svn),进入fcitx目录
根据自己需要编辑debian/changelog(影响版本号)
执行./autogen.sh && dpkg-buildpackage -rfakeroot
完成。
fcitx-config下载源码(google code,或者git),进入源码目录
根据自己需要编辑debian/changelog(影响版本号)
执行./autogen.sh && dpkg-buildpackage -rfakeroot
完成。
编译参数:./configure --prefix=/usr --enable-tray=yes --enable-recording=yes --enable-dbus=yes
Changelog:应wengxt的要求,写上来,但是只抄最新的一次,要看整篇的,自己去svn上看。
2010-09-14: CSSlayer <wengxt@gmail.com>
* 修复一个设置输入法切换快捷键的问题(笔误……)
* 修复子菜单在左侧时的问题
* readPYMB, readPYBase, mb2org可以工作,注意用-h查看参数选项
声明:我依照最原始的svn代码编译打包,不会改动任何的文件,如码表设定文件,输入法设定文件,码表文件等,各位可以自行修改home目录下的相应文件来达到效果,如果想作系统级修改,可以重新进行打包。
设置:你可以看下面蓝色字体部分的传统设置,但是,在用了这么久的Arch之后,我建议用以下这部分的设置方式,因为,这在任何发行版都是通用的,要知道im-switch机制,并不是所有Linux发行版都有的,比如Arch,就没有。而且,im-switch机制在Ubuntu上经常引起一个fcitx僵尸进程。
第一步:导出变量,这些变量,是输入法与系统通信用的,至于放在哪里导出,随便,可以是用户级的,也可以是系统级的,我喜欢系统级的,Arch我是放在/etc/profile.d下的一个user-settings.sh文件里,而Ubuntu/Debian,我喜欢放在/etc/environment里,总之,随更,只到在系统下,这些变量是被导出正常的。我导出的变量如下:
export XIM=fcitx
export XMODIFIERS=@im=fcitx
export GTK_IM_MODULE=xim
export QT_IM_MODULE=xim
注意,如果是在/etc/environment下导出,是不需要前面的export的。
第二步:启动fcitx,很简单,至少GNOME和KDE都会读取~/.config/autostart下的.desktop文件,我用的fcitx.desktop在附件上,直接丢到autostart目录下就行了,当然,你也可以写。至于用其他的DE的,各有各的启动方法,不是写在WM的配置文件当中,就是有其他的工具来实现这个功能,这个也随便,把它启动起来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