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Ubuntu安装的几点体会

系统安装、升级讨论
版面规则
我们都知道新人的确很菜,也喜欢抱怨,并且带有浓厚的Windows习惯,但既然在这里询问,我们就应该有责任帮助他们解决问题,而不是直接泼冷水、简单的否定或发表对解决问题没有任何帮助的帖子。乐于分享,以人为本,这正是Ubuntu的精神所在。
humanity
帖子: 106
注册时间: 2008-08-08 14:37

Re: [原创] Ubuntu安装的几点体会——4. 安装盘必须低速刻录

#16

帖子 humanity » 2008-09-08 13:59

xiaoqulai 写了:估计你的刻录机不好或者CD质量差,或者刻录软件差

我用的是Nero 6 48倍数刻录了一张64bit,一张32bit的ubuntu,都没问题
呵呵,这种不知而无畏的意见回复过了。我的刻录机、CD和刻录软件恐怕比你的好。
humanity
帖子: 106
注册时间: 2008-08-08 14:37

[原创] Ubuntu安装的几点体会——9. 连线安装还是离线安装?

#17

帖子 humanity » 2008-09-08 14:28

9. 连线安装还是离线安装?

照理说,连线(联网)安装较好,可以在安装过程中自动下载安装盘上没有的东西并自动更新,但是因为安装程序会自动选择较近的官方服务器软件源,而中国官方服务器速度较慢,使得安装中的下载时间漫长。

对此有两个办法,一是连线安装,觉得下载速度太慢就跳过。二是离线安装。

跳过下载或离线安装,安装后,首先把服务器软件源改成速度较快的(如台湾官方服务器:tw.archive.ubuntu.com)。步骤是:

System——>System Management——>Software Source——>Download from: ——>Others...——>

然后添加中文支持和更新软件。
humanity
帖子: 106
注册时间: 2008-08-08 14:37

[原创] Ubuntu安装的几点体会——10. 添加中文支持

#18

帖子 humanity » 2008-09-09 10:30

10. 添加中文支持

Live CD里缺少中文语言包。如果在安装时选择中文显示,连线安装中跳过下载或离线安装,安装后就得到英文或半中文界面,没有中文输入法,需要添加中文支持,下载安装中文语言包。

按照上一节说的,设置完软件源服务器后,添加或检查中文支持:

System——>System Management——>Language Support——>选定Chinese,并且把Default Language选定为Chinese (China)

此时系统会弹出对话框,自动下载安装中文语言包。如果没有弹出对话框,可以手动下载安装,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是命令行:

Applications——>Accessoris——>Terminal

键入:sudo apt-get update(以超级用户身份更新软件包列表)

键入:sudo apt-get upgrade(以超级用户身份更新软件),或者

键入:sudo apt-get install -f(以超级用户身份进行选定软件包的完全安装)

另一种方法是使用新立得软件包管理器:

System——>System Management——>Synaptic——>Internationalization and Localization——>左键选择安装所有名称以-zh结尾的软件包(如果不使用kde软件,不要选择名称以-kde-zh结尾的两个软件包)——>点击工具栏里的Apply按钮。
上次由 humanity 在 2008-09-09 15:53,总共编辑 1 次。
头像
lix
帖子: 133
注册时间: 2008-09-08 13:43

Re: [原创] Ubuntu安装的几点体会——4. 安装盘必须低速刻录

#19

帖子 lix » 2008-09-09 10:58

humanity 写了:4. 安装盘必须低速刻录

我开始刻录的安装盘,安装时光驱读盘出错。后来偶然看到本坛有贴子说安装CD刻录速度不要高于8倍速,才解决了问题。
这个绝对是有必要的,光驱使用时间久了以后,可能在读盘能力上会出问题,出于安全性考虑,完全同意楼主的意见。以前我就有这样的教训,刻完的光盘在刻录机上或新光驱上没有问题,拿到老一些的光驱上就读不出来,开始还以为是刻录盘质量不好,来回刻了7、8张均不行,都快崩溃了,后来才意识到刻录速度的问题,结果降速刻录后问题一下就解决了。
humanity
帖子: 106
注册时间: 2008-08-08 14:37

[原创] Ubuntu安装的几点体会——11. 最低系统要求

#20

帖子 humanity » 2008-09-10 12:06

11. 最低系统要求

不少人希望在老电脑上安装Ubuntu。对于系统的要求,Linux一般低于同期的Windows,但是由于Ubuntu使用高度的图形界面和默认安装了不少常用应用程序,对于系统有一定的要求。

Ubuntu中文主页(http://www.ubuntu.org.cn/products/whati ... topedition)语焉不详:“CDs 需要至少256MB 内存。 安装需要至少4GB的磁盘空间。 ”

64位版需要至少384MB内存。

对系统要求最低的Ubuntu官方分支是Xubuntu,其主页(http://www.xubuntu.org/get#requirements)对其最低要求说得较详细:

To run the Desktop CD (LiveCD + Install CD), you need 128 MB RAM to run or 192 MB RAM to install. The Alternate Install CD only requires you to have 64 MB RAM.

[要运行Desktop CD(LiveCD + Install CD),你要有128MB内存来运行或者192MB内存来安装。Alternate Install CD只要求你有64MB内存。——humannity译,下同]

To install Xubuntu, you need 1.5 GB of free space on your hard disk.

[要安装Xubuntu,你的硬盘要有1.5GB空余空间。]

Once installed, Xubuntu can run with 192 MB RAM, but it is strongly recommended to have at least 256 MB RAM.

[安装之后,Xubuntu可以用192MB内存来运行,但是强烈推荐至少有256MB内存。]

这么看来,即便是Xubuntu,对系统的要求低于XP,但高于Windows 2000。内存太少的电脑,是难以运行的。
humanity
帖子: 106
注册时间: 2008-08-08 14:37

#21

帖子 humanity » 2008-09-10 17:33

12. 再谈分区

分区是新手安装时最头疼的事情。前面简略地谈过分区,现在再谈得详细点。

一个磁盘,最多可以分四个区。分区(partition)有两种,一种是主分区,内部不能再分割为多个逻辑驱动器(logical drive)。另一种是扩展分区,内部可以再分割为多个逻辑驱动器。分区和逻辑驱动器往往混为一谈,都叫做分区,包括Ubuntu的分区管理器里也是。实际上,在UNIX/Linux里,主分区和逻辑驱动器等设备,统称为卷(volume),如同文件卷宗。

为Ubuntu分区和分配空间,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其中一个因素,是Ubuntu与Windows并存还是Ubuntu单干。Ubuntu与Windows并存,在Windows里难以访问Ubuntu的卷,所以Ubuntu中存放用户数据文件的卷不必太大,可以把用户的数据文件主要存放在FAT32或NTFS格式的用户数据卷里。如果是Ubuntu单干,存放用户数据文件的卷就是越大越好了。下面就分别谈谈二者并存和Ubuntu单干的分区方案。

12.1. Ubuntu与Windows并存的分区方案

建议采用三卷或四卷方案。

12.1.1. 双卷方案

分出/(根)卷(安装存储所有文件)和SWAP(交换空间)卷(虚拟内存)。建议/至少10GB,SWAP至少256MB,但不必大于1GB。

12.1.2. 三卷方案

分出/卷(主要安装程序)、/home(主)卷(主要存储用户的数据文件)和SWAP卷。建议/至少10GB,/home至少2GB,SWAP同上。

12.1.3. 四卷方案

分出/卷(主要安装操作系统)、/usr(用户)卷(主要安装应用程序)、/home卷和SWAP卷。建议/至少4GB,/usr至少6GB,其他卷同上。

12.2. Ubuntu单干的分区方案。

还是建议采用三卷或四卷方案。

12.2.1. 双卷方案

分出/卷和SWAP卷。建议SWAP至少256MB,其余空间都给/,至少10GB。

12.2.2. 三卷方案

分出/卷、/home卷和SWAP卷。建议SWAP同上,/至少10GB,其余空间都给/home,至少2GB,。

12.2.3. 四卷方案

分出/卷、/usr卷、/home卷和SWAP卷。建议SWAP同上,/至少4GB,/usr至少6GB,其余空间都给/home,至少2GB。
humanity
帖子: 106
注册时间: 2008-08-08 14:37

#22

帖子 humanity » 2008-09-18 14:31

13. 装那种Ubuntu?

Ubuntu有不少分支,其中官方分支主要有四种:

Ubuntu(gnome界面)

Kubuntu(KDE界面)

Xubuntu(Xfce界面)

Edubuntu(教育版)

Edubuntu附带了很多中小学和幼儿教育应用程序,适合于中小学师生和进行幼儿教育的父母。

其它三种的差别是图形界面系统。UNIX/Linux的基本图形界面系统主要是X Window。在此基础上,又有很多上层图形界面系统,如上述三种界面。

这三个分支,我用下来,Ubuntu最好,Kubuntu最差,尽管界面最漂亮。在后者的“添加/删除程序”中选择一个程序,要等半天。picasa和ubuntu-tweak装不了。Kubuntu的KDE4 remix版更差了,中文语言包都不容易安装。Xubuntu功能不如Ubuntu强大,但它对内存和磁盘空间要求最低,适合于内存只有192-384MB的电脑。
上次由 humanity 在 2008-09-19 18:54,总共编辑 1 次。
humanity
帖子: 106
注册时间: 2008-08-08 14:37

#23

帖子 humanity » 2008-09-19 2:21

14. 重装Windows或增减硬盘分卷后引导故障的基本处理

14.1. 重装Windows后引导故障的基本处理

Ubuntu和Windows的双系统,重装Windows之后,Ubuntu的grub(重要统一引导加载器)启动菜单就不再出现,就不能进入Ubuntu了。

Ubuntu安装时,默认的高级选项是在第一硬盘的MBR(主引导记录,第一物理扇区的前四百多个字节)写入grub引导记录(包括/卷的硬盘号和卷号)。硬盘引导时,MBR从BIOS(基本输入输出系统,在主板上的一块闪存中)手中接过引导权,交给/boot/grub的引导程序,后者显示/boot/grub/menu.lst中的启动菜单。

重装Windows时,安装程序会把第一硬盘的MBR恢复成一般形式,就删除了其中的grub引导记录,grub启动菜单就不再出现了。

14.1.1. 有可启动光驱的基本处理

如果有可启动光驱(内置光驱或外置可启动光驱),基本处理相对容易些。用Live CD启动电脑:

演示选项——>Applications(应用程序)——>Accessories(附件)——>Terminal(终端)——>键入:

sudo grub(用超级用户身份启动grub程序)

find /boot/grub/stage1(寻找/boot/grub所在的硬盘号和卷号。如果/boot分为独立的卷,则此命令改为:find /grub/stage1)

root (hdX,Y)(X和Y代表数字。按照上一命令获得的硬盘号hdX和卷号Y,指定/boot/grub所在的硬盘号和卷号)

setup (hd0)(在第一硬盘MBR中写入grub引导记录,并且在/boot/grub/menu.lst中写入/boot/grub所在的硬盘号和卷号)

quit(退出grub程序)

然后退出终端,重新启动并且用硬盘启动。如果grub启动菜单还是不出现,主要可能是MBR写入失败,一般只好重装Ubuntu了。

14.1.2. 无可启动光驱的基本处理

如果没有可启动光驱,那么就要在Windows里,把Live CD放入外置光驱,或者把安装光盘镜像文件解压到任意盘的根目录:

umenu.exe——>演示和完全安装——>帮助我从光驱启动

进入演示状态后的基本处理如上所述。

14.2. 增减硬盘分卷后引导故障的基本处理

双系统的另一种引导故障,是在Windows中或DOS引导后增减了硬盘分卷,再用硬盘引导,就会失败,出错信息是:Error 15: File not found(15号错误:文件找不到)。

在Windows中或DOS引导后增减了硬盘分卷,/boot/grub所在的卷号就不同于MBR中和/boot/grub/menu.lst中记录的卷号了。硬盘引导时,MBR从BIOS手中接过引导权,要交给/boot/grub的引导程序,但是找不到后者。

14.2.1. 有可启动光驱的基本处理

如果有可启动光驱,基本处理如14.1.1.所述。

14.2.2. 无可启动光驱的基本处理

如果没有可启动光驱,就要用软盘启动,然后键入:

fdisk /mbr(恢复主引导记录)

然后重新启动,并且用硬盘启动,进入Windows,基本处理如14.1.2.所述。
上次由 humanity 在 2008-09-19 12:10,总共编辑 1 次。
huangshaoer
帖子: 140
注册时间: 2008-08-31 23:29
来自: 广西百色田林

#24

帖子 huangshaoer » 2008-09-19 10:13

我一直安装不成功,真的是好无奈呀!!
附件
img00298.jpg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