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页: 1 / 1
渣U钻研Linux或BSD,除了ArchLinux,还有什么选择?
发表于 : 2016-04-13 15:28
由 科学之子
渣U钻研Linux或BSD,除了ArchLinux,还有什么选择?
Re: 渣U钻研Linux或BSD,除了ArchLinux,还有什么选择?
发表于 : 2016-04-13 15:31
由 kumox
LFS
Re: 渣U钻研Linux或BSD,除了ArchLinux,还有什么选择?
发表于 : 2016-04-13 17:20
由 科学之子
kumox 写了:LFS
渣U也玩LFS?那时间成本太高了吧.
Re: 渣U钻研Linux或BSD,除了ArchLinux,还有什么选择?
发表于 : 2016-04-13 18:27
由 onlylove
tinycore?或者DSL?
Re: 渣U钻研Linux或BSD,除了ArchLinux,还有什么选择?
发表于 : 2016-04-13 18:35
由 科学之子
onlylove 写了:tinycore?或者DSL?
DSL听说过,但从未试过
TinyCore听说过也试过,但只能在虚拟机里进入X,实机只是进入console
虽然兼容性不是很好,但在虚拟机里的体验感觉和Ubuntu差不多了,非常傻瓜.
除了它很精简和现成软件包较少
Re: 渣U钻研Linux或BSD,除了ArchLinux,还有什么选择?
发表于 : 2016-04-13 23:31
由 rosynirvana
不自己做一次LFS说不上钻研
x86 CPU渣又能多渣,我觉得您大概没体验过在arm版上直接编译
Re: 渣U钻研Linux或BSD,除了ArchLinux,还有什么选择?
发表于 : 2016-04-14 1:06
由 科学之子
rosynirvana 写了:不自己做一次LFS说不上钻研
x86 CPU渣又能多渣,我觉得您大概没体验过在arm版上直接编译
为了打UKSM补丁,编译过一次内核,花了不知多少时间等待编译
好像几个小时吧,还是双核的-j 2编译
而且make文档说-j参数有危险:
http://www.gnu.org/software/make/manual ... e-Pitfalls
确实没体验过arm环境,手机mt6225,不知道怎么去刷
Re: 渣U钻研Linux或BSD,除了ArchLinux,还有什么选择?
发表于 : 2016-04-14 2:42
由 onlylove
劝你还是趁早放弃在arm上编译的想法……知道为啥国内一票嵌入式,都是先搞交叉编译链不……那不是几个小时,是几天……
Re: 渣U钻研Linux或BSD,除了ArchLinux,还有什么选择?
发表于 : 2016-04-14 3:49
由 科学之子
onlylove 写了:劝你还是趁早放弃在arm上编译的想法……知道为啥国内一票嵌入式,都是先搞交叉编译链不……那不是几个小时,是几天……
那国外呢?
Re: 渣U钻研Linux或BSD,除了ArchLinux,还有什么选择?
发表于 : 2016-04-14 6:49
由 onlylove
科学之子 写了:onlylove 写了:劝你还是趁早放弃在arm上编译的想法……知道为啥国内一票嵌入式,都是先搞交叉编译链不……那不是几个小时,是几天……
那国外呢?

和国外没啥关系,国外开发嵌入式也要搞交叉编译的……我只是想说,当年ARM机能太差……现在ARM64啥样不清楚(人水果说自家A9可以和I7一战),但是ARM编译真的……真的……算了,你要实在想去试试,你就用树莓派什么的试下吧……
Re: 渣U钻研Linux或BSD,除了ArchLinux,还有什么选择?
发表于 : 2016-04-14 9:09
由 科学之子
onlylove 写了:科学之子 写了:onlylove 写了:劝你还是趁早放弃在arm上编译的想法……知道为啥国内一票嵌入式,都是先搞交叉编译链不……那不是几个小时,是几天……
那国外呢?

和国外没啥关系,国外开发嵌入式也要搞交叉编译的……我只是想说,当年ARM机能太差……现在ARM64啥样不清楚(人水果说自家A9可以和I7一战),但是ARM编译真的……真的……算了,你要实在想去试试,你就用树莓派什么的试下吧……
也不是实在想试
但是想试验也没条件,mt6225的手机,至今也不知如何hack进去
不过我搜索了一下,我这台台式机都受不了的时间,那几乎十年前的性能更是呵呵啦
Re: 渣U钻研Linux或BSD,除了ArchLinux,还有什么选择?
发表于 : 2016-06-20 17:52
由 aswjh
以前我的一个旧电脑就是用tinycore,用惯了很好用,现在新电脑也是它
Re: 渣U钻研Linux或BSD,除了ArchLinux,还有什么选择?
发表于 : 2016-06-20 21:03
由 zhw2101024
就是因为Linux用的不多,没有太多发行版形成的思维定势,才最适合做LFS的。
其实搞个大一点的硬盘,开个ccache,时间能减少很多。编译过程中很多时间花在预处理上了。
做第一遍LFS建议不要深究细枝末节,快速完成以建立信息。在做第二遍、第三遍的时候会自然而然多想一些,大概能知道每一段脚本起个什么作用。
做到第三遍,就可以细细试验每个脚本,理解脚本内部的逻辑。在这个阶段多做些尝试,可以对很多系统命令建立相当的熟悉度,以后省下的看博客、甄选正确答案的时间绝对不止几天,还是很值得的。
说实话,本人玩了三年发行版,从redhat到fedora到ubuntu,仍然对Linux运维工作没有把握,一些命令参数的细微区别在平常的使用环境下是体现不出的。三年跌跌撞撞学的东西还不如做三次LFS学的多